Skip to main content

【課程】利歐總裁鄭曉東揭秘 90後年輕人萌酷美

主題:中國90後消費新主張下的傳媒趨勢

主講人: 鄭曉東(利歐數字集團總裁)

 大陸五一連假,週五下班帶著家人飛台灣上課兼旅遊,利歐數字集團總裁鄭曉東,行前獲知得到第八屆金鼠標數字營銷年度大獎,和本講座教師吳孝明,共同登榜,心情愉快地走向名師加持的輔大,紅磚白牆的傳院,綠蔭叢中,抬頭眺望台北的天空,一片湛藍乾淨,白千層高直路寬闊,比美上海租借區的翻黃舊巷弄。鄭總裁畢業於上海復旦,擁有經濟碩士;上海工作忙翻,來到輔大放慢腳步,很客氣說:「當老師我不熟,但今天講90後的消費,我們花錢(大數據)去了解年輕人愛甚麼,研究他們的消費趨勢、生活方式、社交、情感、價值取向,否則生意會被懂年輕人的搶走」。年輕人的心事,傳播人懂嗎?

  戰後六七零的人現在當父母,大多尊重小孩說的話,不求人生高尚大,放棄「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鄭曉東說把我們認為重要的東西,放在小孩身上,已經不管用,所以,「不了解90後的消費者(25歲以內),沒法做生意!」在座的同學,會心一笑,大人了解我嗎?
 
  鄭曉東像揭開大陸年輕人的真面目:90後的年輕人,不止會天然呆,也愛小鮮肉,迷戀單純的萌和酷,喜愛范冰冰攝影師的中性絕美,七成接受同性雙性戀,有基友閨密,也有男女朋友。台灣同學點頭,心無波瀾,見怪不怪。總裁也笑笑,大數據說他們敢於追求不知進取的小幸福、簡單生活、輕文藝、熱愛DIY匠(吊飾、料理、美甲、餅乾、手機殼、飾品、皮包、面具),鍾情小眾,敢走別人沒走的路。同學們面有起色,心有戚戚焉。他說有一得力的助手,突然辭職回家做蛋糕,感到惋惜,後來知道她做得挺好、賣得挺貴,重點是,小日子過得挺好,也就祝福了。網路、電商、網紅、個人視頻、直播全面數位化,加速這些90後現象的變化。

  這個世代的年輕人,都自認有分裂性格:熱血又無謂、堅毅又放縱、自由又時尚、愛吃又減肥,宅男大叔卻有一顆少女玻璃心(畫動漫的),時尚藥劑師卻又愛撲克和夜生活。一名西南大學生主修農業,跑到雲南麗江自製普洱,一人租大院、一人做茶、一人賣茶,雅緻得像陸羽,茶貴得像黃金。反觀近年食品大廠,像康師傅在大陸逐漸衰退,方便麵和一杯兩塊錢的茶飲,竟然賣不好,兩塊?年輕人覺得喝這個太Low,自認吃貨,唯品位是問。

  價值觀不再是共產共貧的暗黑世界,而是共榮共富的鍍金時代,90後追求宅生活、宅工作、呆萌宅,線上社交、線下孤獨。網路寫手唐家三少,線上線下是全中國網路最忙者,一天一萬字,年收 1.2億人民幣,連寫了13年,整天飛天遁地,專寫仙俠,歐洲人發現魔戒在中國,竟也迷上仙俠玄幻,英語版西方風行。陰陽師、王者的榮耀線上遊戲,引得大陸網劇一片仙俠氣(奇幻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趙又廷演的網劇),電商遊戲製入,網紅到天邊,廣告瘋狂置入,第一集就出現「桃花醉」賣20度輕女性的酒,網民更加瘋狂追劇、影視瘋狂獲利,對比台灣,則瘋狂蕭條。我們常怪台灣市場太小?在座的台灣學生(含老師)早就用網路全球追劇,台灣影視圈畫地自限,志不在全球影視市場,不知道是沒那個心?還是沒有那個膽?應該是沒那個錢!

  反觀台灣的老師知道學生愛甚麼?會甚麼嗎?如今學生來自世界天南地北,各有區域性、文化差異性、和價值觀,不可一視同仁。我們則奉行孔教,喜歡有教無類。但做生意要「有賺無類」,鄭曉東說,90後不一樣了,人人上演「雙城記」,複雜的很。出生地和工作地,不在同一城市。以前大學裡各自認老鄉,現在社交網站找鄉民;單獨的生活,自有精神的國度。忍受城市的喧囂,卻期待家鄉的抱抱;90後讀書工作,喜歡人流大遷徙,從鄉村湧向北上廣、直轄省市、或區域中心,但是網路行銷,卻逆向走,由一線城市往外擴散,策略要照顧廣大的農民市場,行銷就不能一體共用,只看天龍國,不問蒼生,行不通!鄭總裁來自東北,上海讀書,全球工作,體會最深。
 
  總裁客座國際化的輔大,知道在座有不少省分各異的陸生和港澳生,發問頻頻,上課特別起勁。窗外有傳院學生正拍片、作海報;碩專班、其他講座也書聲朗朗...「我們喜歡聘用台灣的學生,吃苦耐勞肯做,還特別有創意,我的同事就有輔大畢業的」同學一片「哇~~」。與此同時,傳院吳院長Line我:「麻煩跟演講者問,暑假學生去他們公司實習有沒有可能?」我原本就想提,回說:「好」,立刻請這位榮獲2014虎嘯獎年度人物大獎的總裁,留下聯絡方式,「歡迎來實習,我會交辦」,掌聲中希望有緣再會。(黃乃琦紀錄4/29)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