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新聞】輔大老師的一堂課 用這個嗨翻高中生

「遠山聳翠,淡水溶溶,吾校秀毓而靈鍾,規模宏廓,校風肅雍,絃歌載誦樂融融…」

  攝氏12度,新北市某高中七樓,寒風中飄來歌聲。高二生廿多人,洋溢的青春,過多的熬夜,本也不怎麼在意校歌,輔大影傳系的黃乃琦老師來到高中上課說:「來,想一下,每一句的影像會是甚麼?你們選一下學校的場景,哪裡適合拍攝,寫下來」沒有教材和理論,各組紛紛和黃老師對答。

「這裡哪有遠山?都是大樓」,「那怎麼辦?」…
「淡水溶溶怎麼表現?」「淡水夕照,是淡水八景,為何不午拍比較好看」
「班代,台灣現在的季節可能拍到夕照嗎?像今天?」
「在二樓拍操場」…「不在七樓拍?宏廓是甚麼意思,可拍大樓嗎?攝影社長請說?用甚麼角度?」
一直不停詰問,不給答案,逼出更好的答案。

  黃老師用主題式的實作教學法,讓高中生透過影視實作,了解影像製作的原理和思維。這堂大學老師到高中上課的「影視魔法學」,透過輔大影傳系的唐維敏主任和黃乃琦老師從影視文化和影視實作,兩人負責,提早讓高中生了解大學的課程和學習的樂趣。期末考作業,就是用校歌拍出MV,影像請學生分組討論,企畫素材,寫腳本,教拍攝剪輯審,完成作品。每一堂課學不同的技能,然後灌注媒體素養、新聞倫理、影視文化和藝術。

「這句絃歌拍吉他社」、「合唱團啦」、「樂隊儀隊」、「熱舞社好」也不錯喔。
「我覺得動態比靜態好,因為變化多」,「還有笑容」,對,很好,終於聽到笑容了,青春才是美,按讚。
「我們決定用灑錢的」,好,有創意,搞笑版也出來了,小心你的道具。
「你們用教官代表校風,這是軍校嗎?拍對面警察局可以嗎?」全班大笑。

短短一分鐘的校歌,討論季節、影像、公民、文字、藝術、科技、建築、從文字討論變成影視…佔去了一節半。笑聲露出,疲憊漸漸消去。

  開始實做。兩名高帥的男同學被指定用手機拍攝,一名同學虛擬彈吉他,配合YouTube的音樂,演得如癡如醉。兩位攝影同學用不同角度、鏡位、變化鏡頭,認真又專注;拍完說得頭頭是道,全班一起鼓掌。「未來幾周我們要學腳本、分鏡、拍攝…」。輔大不只關心大學生,也培育未來的可造之材,姜同學說:「這樣上課,很棒」。「我們在大學都這樣」。(影傳系黃乃琦老師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