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課程介紹/校外實習

【課程設計理念】

本系規劃課程架構之理念,乃全盤考量傳統與先進之影像與聲音媒體的發展,奠基於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的學術知識與實務技能,期使能夠表現本系課程之特色,並且呼應文化變遷之脈動與跟隨社會發展之腳步,顧及學生基本傳播能力與素養之培育,藉以滿足就業市場的變化與需求。

本系課程架構與內容,是以廣播電視、電影,以及網路多媒體為三大主軸,進行相關必選修課程之規劃與修正,最重要的是,考量學生四年之間的學習能力、學習進度與課程銜接之相關性。課程架構和內容,不僅與本系之設立宗旨和教育目標完全契合,而且突顯本系作為全國唯一授予藝術創作學士學位的傳播相關科系之特殊性。

本系課程設計的最高目標即為成立三大學習領域,經由專任教師的集思廣益與討論,並經95學年第1學期第二次課程會議、95學年第2學期第一次系所評鑑會議決議將本系課程規劃為三大學域,期望能提供給學生更清晰的課程架構與學習脈絡。

【課程簡介】

本系課程整合『電子數位傳播媒體』各領域之理論與實務,並結合『影像』與『聲音』之創作應用,統一規劃為廣播電視、電影,以及網路多媒體等三大學習領域,除維持多方位的專業理論概念之外,並佐以實務創作訓練。

【校外實習】※詳細說明請參閱 實習手冊 。

本系與業界公司合作提供大三學生於暑假期間至校外實習,實習領域包含有電視台、廣播電台、多媒體設計公司、電影製作/發行、影展宣傳、攝影工作室等,實習時間至少須達160小時以上,大三學生完成暑期實習後可於大四上學期選修「專業實習」2學分課程。

註1:本系校外實習學分認可標準:
1.實習內容須與本系所學相關(以網路多媒體、廣播電視、電影等三大領域為主)
2.實習時間至少須滿1個月(或160小時)
3.最晚需在6月期末考前兩週至系辦登記實習單位基本資料( 請下載「自尋實習機構登記表」)
4.實習結束後(9月底前)需繳交「實習考評表」、「實習心得
5.上學期期中考前需上傳「實習影片」,第一周上課老師將說明檔案格式。
註2:履歷表範例、歷年實習單位一覽表、實習心得參考(點此下載)
 

 

【三大學習領域】

學習領域與系列課程

開設課程

共同必修

電影概論、廣電概論、多媒體概論、攝影原理與實務、錄影創作、美學理論與實務、電腦影像處理、劇本寫作、傳播法規、媒介科技、傳播理論、傳播研究方法、媒體實務-英、國際電訊傳播

共同選修

傳播文選-英、影像與流行文化、明星與流行文化、影像與跨文化溝通-英、行銷傳播、媒體全球化與在地化專題-英、專業實習

廣播電視學域

聲音訓練、進階聲音訓練、廣播節目企劃與製作、

數位後製與剪輯、電視節目企劃與製作、進階電視節目企劃與製作、

OTT與電視台製作行銷、電視台實務、電視新聞、畢業製作A-電製組/廣播組

紀錄片研究、傳播產業

電影學域

戲劇原理、影視表演、劇場實務、

導演實務、紀錄片製作、進階劇本寫作、進階錄影創作、畢業製作A-製片組、

電影發展史、亞際電影、歐洲電影、華語電影、電影與哲學、電影策劃實務、

類型電影、作者電影、臺灣電影、日本電影、

女性主義與電影、跨性別電影、電影美學理論、電影文化理論、

網路多媒體學域

進階攝影、應用攝影、

電腦繪圖、電腦排版與設計、互動媒體設計、3D數位動畫、網頁設計、

影像後製、網路傳播研究與創新趨勢、畢業製作B-網路多媒體組